藥效及功能 1、性味:咸、寒,有毒。 (1)《本經》:“味咸,寒”。 (2)《別錄》:“有毒”。 (3)《藥性論》:“味苦咸”。 歸經:《雷公炮制藥性解》:“入心、肝、脾三經”。 藥理 在試管內用美藍法曾測得地鱉蟲浸膏(水煎后加醇沉淀),功用主治:逐瘀,破積,通絡,理傷。治癥瘕(癥瘕即疙瘩、包塊、腫塊、腫瘤之意)積聚,血治經閉,產后瘀血腹痛,跌打損傷。 (1)《本經》:“主心腹寒熱洗洗,血積癥瘕,破堅(即強烈破瘀之意),下血閉”。 (2)《藥性論》:“治月水不通,破留血積聚”。 (3)《本草衍義》:“乳腺不通,研一枚,水半合,濾清服”。 (4)《綱目》:“行產后血積,折傷瘀血,治重舌,木舌,口瘡,小兒腹痛夜啼”。 (5)《本草再新》:“消水腫,敗毒”。 (6)《本草通玄》:“破一切血積,跌打重傷,接骨”。 (7)《分類草藥性》:“治跌打損傷,風濕筋骨痛,消腫,吹喉癥”。有抑制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的作用;但用瓦伯式呼吸器法,則為陰性結果。地鱉蟲與全蝎、蜈蚣研末制成的“結核散”,在試管內對人型結核桿菌無抑菌作用。關于地鱉蟲的藥理以及所含成分,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;不過在中藥方面,一般都指全蟲起作用,這是與西藥的不同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