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殖過程
(一),孵化與發育。蟑螂孵化期為 3~12周,從卵莢側面或背面裂開,孵化出若蟲。為使孵化率提高,使若蟲不被成蟲吃掉,采取撿卵莢集中孵化法,即把成蟲產下的卵莢撿到一處,放人溫度在28~32℃,相對濕度在75% -90%,保水、保食、無污染的孵化箱中孵化。剛從卵中孵化出的若蟲為白色,數小時后蛻皮1次,體色漸變深,以后在成熟過程中共蛻皮5~13次才成為成蟲。發育時間長短依品種和飼養條件不同而不同。美洲大蠊一般在6~7月產卵,8月孵化出若蟲,多以卵莢、若蟲的形式過冬,到次車5月羽化,若蟲期300天左右。 (二)雌雄鑒別與選種。雄蟑螂外形狹長,腹節瘦小,翅超出尾端,雄蟲在氣溫較低的冬春(12月至次年4月)數量多于雌蟲,一般雄蟲比雌蟲壽命短。雌蟑螂外形粗壯,腹節肥大,腹尾部鈍圓,翅近尾端,在同一卵莢孵出的若蟲羽化后,雌蟲是雄蟲的1.4倍,故5~11月份雌蟲比雄蟲多。引種最好在每年4~6月份,從自然界中捕捉個體大的做種,在雌雄搭配上,應雌多雄少。蟑螂大都在5~6月份羽化;雌雄蟲羽化l周后開始交配。同一個卵莢孵出的若蟲羽化后1周交配,交配后10天可產卵。雄蟲一生可交配多次,而雌蟲一生只要交配一次就可終身多次產卵。雌蟲一生產卵數量因品種和飼養條件不同而有差異。在選種時應選個體大、繁殖力強、便于飼養管理的品種,目前人工養殖最多的品種是美洲大蠊;